网站首页 家长请家教 大学生做家教 会员登录 家长频道 教师频道 培训机构 公交查询 家教加盟 家教资费 加入收藏
苏州家教网
电话 家教热线:400-6869-985 ┆ 13003327838
师资力量 学员订单库 加油站 同步导学 试题解析 试题下载 教案下载 课件下载
《父母的心》-- 苏州家教网 - 教师频道
  您当前位置:苏州家教网 >>教师频道>> 教案>> 初二>> 语文
《父母的心》
发布者: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:2008-7-8 阅读:2863次 【字体:

《父母的心》

  【课文分析】
  1.试分析总结本文的内容结构
  这篇小说共有17段,可以有两种结构划分方案:
  其一: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规律,可以分成五个部分。

  第一部分(1、2),破题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关系。从高贵妇女和男人的衣着外貌侧面描写两人的身份、地位、家庭情况的悬殊,同时为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。

第二部分(3—6),故事的开端。写高贵的妇女想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。“不仅……而且……另外……”,三个优厚条件一清二楚。这是多么诱人的条件啊!如果这个穷人重利轻情的话,一定会满口答应,但这位穷人却“犹豫”了。为什么呢?为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。

  第三部分(7—12),故事的发展部分。写穷男人和他的妻子三次换送子女给富太大的经过。三次送子换子为矛盾冲突蓄势。

  第四部分(13—16),高潮部分。上面,这最后一次是要索回女儿,人物的矛盾冲突已发展到了顶点。。

  第五部分(第17段),小说的结局。结局只有一句话:“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。”“终于”两字包括了多少情节、多少语言啊!孩子的父母经过曲折复杂的思想斗争,财主夫人也经过同样曲折复杂的思想斗争,双方才共同认可:优越的条件,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。至爱至情,血浓于水,浓浓的亲情是人类所共有的最纯真的感情。故事到此戛然而止,但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,将永远回荡在每个读者的心头。

  其二:这篇小说的结构层次, 也可以划分成四部分,即把三、四部分合成一部分,然后再把这部分分成两大层次。

  中心意思:
  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,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,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。

  2.故事中共有四次送、换子女的过程,每次的情况,和详略有何不同?这样写有何好处?试用下面表格的形式分析、总结。

次数 送、换情况 所去的人及表情 理由 详略情况
第一次 送去大儿子 夫妻二人     眼含热泪、难割难舍 事先约定
第二次 将二儿子换回大儿子 父亲       无精打采 大儿子是接班人;按次序也不对
第三次 将女儿换回二儿子 母亲       很不好意思、失魂落魄 二儿子长的像婆婆,感觉对不起丈夫;已五岁,会永远记得父母
第四次 要回女儿 夫妻二人     痛哭失声 与其舍掉一个孩子,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。

  总结这样写的好处主要有(参考):
  首先:从故事双方的人物来说,四次调换的过程,其时正是矛盾双方曲折复杂的心理历程。对穷夫妻来说,送子女给别人即可以让孩子过上好日子,自己又能有所回报,从而改变一下目前窘迫的生活条件,这是多么大的诱惑啊!所以他们“商量”后将大儿子送给了贵妇女。但是那种难以割舍的爱子之情又让他们寝食难安,于是他们又三番五次的调换子女。毕竟“毁约”是难为情的,于是他们分别去跟贵妇女说,并且找出各种理由。但是他们还是彻底的“毁约”了,要回了自己的孩子,“与其舍掉一个孩子,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”一句话,将父母的心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,催人泪下!对贵妇女来说这也是一个心理斗争的过程,从她认为优厚的条件能换的一个孩子,并且不屑于和穷人家打交道,让佣人去交涉的上层社会贵太太的心理,到开始同情穷夫妻的处境,答应他两次调换子女,并最终被穷夫妻所感动,认识到父母可贵的心,不仅没有责怪他们的毁约,还诚恳的给他们以经济上的援助。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斗争过程,感动她的正是那最纯洁、最无私、最令人感动的父母的心啊!

  其次:从表达方法上看,前三次是略写,最后一次是详写。这样写避免了平铺直叙,令简单的故事情节摇曳生姿,产生一波三折的效果。让读者随着作者的叙述而感动,为故事情节的铺展而感染,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。

  【深入探究】
  1.课文中只是说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。那么他们的以后的日子如何呢?请展开你的联想,为故事续个尾。
  2.你赞成穷夫妻的做法吗?如果是你,你将如何决定?

  补充阅读

游子吟
    
孟郊
慈 母 手 中 线,
游 子 身 上 衣。
临 行 密 密 缝,
意 恐 迟 迟 归。
谁 言 寸 草 心,
报 得 三 春 晖。

  [注释]
  1. 游子吟:游子,在外作客的人。吟,诗歌的一种名称。
  2. 寸草:在这里象征子女。
  3. 心:草木的基干叫做心。在这里“心”字双关。

  [简析]
 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。题下作者自注“迎母溧上作”。孟郊一生穷愁潦倒,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。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。

  开头两句“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”,用“线”与“衣”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“慈母”与“游子”紧紧联系在一起,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。三、四句“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”,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,深化这种骨肉之情。母亲千针万线“密密缝”是因为怕儿子“迟迟”难归。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。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,不作任何修饰,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。

  最后两句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”,是作者直抒胸臆,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。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:儿女像区区小草,母爱如春天阳光。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?悬绝的对比,形象的比喻,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。

 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,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。直到清朝,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:“父书空满筐,母线萦我襦”(史骐生《写怀》),“向来多少泪,都染手缝衣”(彭桂《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》),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。


  • 上一条新闻: 《人琴俱亡》

  • 下一条新闻: 数学竞赛辅导7(三角形与多边形的基础知识)
  • 返回上级新闻
  •  
     
    会员登录
     资 源 搜 索 |  



    在线留言

    关于我们   请家教   做家教   法律申明   支付通道  常见问题  建议/留言  广告服务    辅导机构合作


    @2003-2015 版权所有:扬州聚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-苏州培优家教网 本站访问量:
    家教热线:400-6869-985 地址:苏州市姑苏区东环路50号 邮箱:service@0512jj.net 苏州大学生家教群③
     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注册号:321002001625112|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编号:39826811-0 工信部备案:苏ICP备09010744号-4
    举报